星霜荏苒,歲月不居,轉瞬間2020業已到來。回顧過去一年,我們順利完成全國技藝競賽賽事、推動108新課綱、積極爭取各項資源、執行優質化方案、因應少子化衝擊而推動各項招生策略,即使所面臨的挑戰甚鉅,但我們都一一的克服了,在此感謝全校教職員生的支持與配合,讓壢商的辦學績效更獲各界肯定。
今年春節期間,中國武漢肺炎(新型冠狀病毒)疫情持續延燒,導致學校開學時間延後兩周,依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(CDC)表示,截至2020年2月11日台灣已有18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,校長要再次呼籲大家共同防疫,注意生活作息,以維持良好免疫抵抗力,勤洗手,減少出入密閉空間及通風不良場所,進入學校時要自主性進行體溫量測,舉辦團體活動須選在通風環境,若有發燒、咳嗽、腹瀉、肌肉酸痛與身體不舒服症狀,請務必戴口罩儘速就醫。
科技是一把雙面刃「現在許多不可能的事情,透過科技,在未來都是有可能的。」尤其是3C產品的普及化造就了我們生活上極大的便利,但同時也讓孩子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連帶影響的是缺乏與人合作以及同理心的品格發展。當前生活教育中,有個令人擔憂的現象,即是眼前充滿著功利主義的投機風氣,在講求名利、學歷、文憑的社會價值觀下,往往失去了尊重「應該有的生命價值」,故而也就對於生命無法感動、對於萬物沒有珍惜感、對於社會弱勢團體缺乏關愛之心,因為整個社會充滿著—贏得眼前的分數,就贏得優勢地位的領先,殊不知如此的生活態度及價值觀將輸掉未來的競爭力。試想,當大學或碩士文憑跟身分證一樣人人都有的時候,我們的優勢在哪裡?
新世紀的教育,讓學生變「好」似乎比讓學生變「聰明」更顯重要。21世紀人才的培育的能力,被不斷地談到的是「公民能力」。當我們要教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同時,其實更要教他現代公民基本素養:傾聽別人、關心別人、表達自我感受、善於與人溝通、懂得與別人相處合作、發揮團體動力的人際張力。因為一個學會欣賞、關懷他人的孩子,就會知道珍惜一切,愛惜生命所擁有的無限可能。相信他在面對未來世界的高速變動中,可以擁有一群懂得互助合作,彼此關懷的競爭伙伴團隊,對於未來,這樣的團隊將會是創造共好為目標的良性競爭團隊。
「品格教育」絕不是單向的對學生施以道德勸說,「品格教育」需要學校、家庭和社會共同的支援,才能隨時導正學生的偏差行為。「孩子的未來,從家庭開始」,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將來競爭力不足,急著送孩子學這學那,卻往往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確價值觀,而價值觀的學習主要來自家庭。「身教」永遠重於「言教」,品格教育是需要「教導」的,但是不是藉著教訓,而是需要陪伴。我們無法將所有「對」的事情列出清單,但是每天都有許多需要判斷是非對錯的事件,誰陪著孩子學會判斷的標準?學校是啟動品格教育的錨心,但我們的孩子,需要整個社會同心齊力,才能共赴美好與幸福。
「眼前所有的努力,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你了不起,而是首先讓自己過得充實有所追求。」所以,我想和壢商學子分享一段話,「是否能有一個新的開始是有目標的,且朝著這個目標前進;如果還沒有,也要在當下認真地過每一天。我們或許不比別人聰明,可是我們可以到達自己設定的目標,我們或許不一定可以像很多人一樣各方面都可以考到很好的分數,可是面對我的人生,我每一天都認真過,我一樣能出色的做好一件事情,所以我的生命仍然是出色的。」
我們可以相信,IQ跟一個人的成就並沒有絕對的關係,真正有關係的反而是我們的EQ,假設當你相信自己後,你就可以成為心目中的那個人。因此一旦自己有信心,你的EQ就會自動產生了,然後提供成就所需要的全部信心。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天不需要讓每一個人都是IQ200天才的道理,因為老天知道,決定命運的是EQ,不是IQ. 所以既然我們的IQ都差不多,當然就需要靠自己的EQ來讓自己出色了。在新年新的開始,校長要和大家一起努力,我們一起努力過每一天,也走好我們眼前的每一步路,當然也祝福所有的孩子,在2020年有自己的目標、有自己的方向!
蘇鴻銘 謹誌于中壢高商